http://gjzbw99.com 2025-09-05 10:09 來源:中國經濟網
“‘十四五’以來,我們圍繞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重點行業,發布相關國家標準4000余項,在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肖寒在市場監管總局先進制造標準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這樣介紹到。
以標準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肖寒表示,先進制造標準是推動和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對于降低產業成本、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促進國際貿易、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在智能制造領域發布國家標準491項,為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高質量參考;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布國家標準95項,為增強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發揮了重要作用;太陽能光伏領域發布國家標準221項,在防范非理性競爭、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同時,為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團體標準總數的近20%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領域,為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際標準工作方面,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新型電力系統、航空航天等領域新提出國際標準提案880項,牽頭制定國際標準532項。同時,積極推進國內國際標準體系兼容,4210項先進適用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標準,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
以標準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
據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魏宏介紹,今年以來共發布相關國家標準600余項,有力支撐和引領制造業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
在高端化轉型方面,《動梁式龍門電火花成形機床 檢驗精度》國家標準突破了傳統機床在行程和精度上的局限,切實提高了大型精密零件的加工精度,進一步滿足了航空航天等領域大型零部件的加工要求。
在綠色化轉型方面,《冶金石灰窯中二氧化碳回收處置技術規范》國家標準的實施,有力推動碳捕集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多家鋼鐵企業依據標準開展鋼鐵流程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可實現噸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0千克。
在智能化轉型方面,我國制定了一批具有引領性和創新性的國家標準,例如智能工廠建設導則、智能工廠通用技術要求、智能工廠安全控制要求等,這些標準為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實施路徑。目前,我國累計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據統計,這些卓越級智能工廠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4%,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減少20.4%,提質增效降碳成效顯著。
以標準支撐未來產業發展
“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能否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標準建設、在新的賽道發揮好標準的引領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的重大課題。”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孫滬兵稱,江蘇作為制造業大省,針對這個“未來之問”,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效。
據介紹,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組織編制未來產業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聯合江蘇省發改、科技、工信等部門,圍繞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和量子科技等前沿性未來產業,全面部署未來三年標準化建設重點任務,力爭至2027年未來產業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新制定各類標準100項以上。
同時,快速成立一批未來產業標準化技術組織。新成立合成生物、無人機等未來產業標委會,加強人工智能、納米技術等標委會建設,促進技術組織、高校、行業協會、企業交流合作。
此外,探索研制一批未來產業相關標準。近年來,江蘇省推動未來產業頭部企業參與各類標準研制,已牽頭制定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8項,發布實施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13項,首次發布未來產業標準十大優秀案例,牽頭制定《皮膚芯片通用技術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國家標準,為江蘇未來產業發展賦能增效。
孫滬兵表示,下一步,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將深入推進未來產業標準化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標準化改革創新,支撐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化標準化開放合作,增強未來產業國際影響力;長效化推進標準實施應用,激發未來產業創新活力,書寫“未來之問”的標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