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zbw99.com 2023-02-17 10:07 來源:數據猿
物聯網行業也是近幾年的熱門行業,雖然“物聯網”概念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就誕生了,但是這個行業真正的快速發展是在2010年以后。尤其是5G誕生以后,給行業發展帶來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根據IDC的數據,2021年全球物聯網(企業級)支出規模達6902.6億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達到1.1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0.7%。中國企業級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2,94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3.2%。屆時中國物聯網規模占比約為25.7%,繼續保持全球最大物聯網市場體量。盡管有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IDC還是給出了2023年到2025年市場超過10%的增長預測。由此可見,物聯網是一個長期穩健增長的行業。
既然長期增長穩健,那當前行業的發展狀況如何?究竟哪些細分領域更可能有機會?投資機構在重點關注和投資哪些領域和方向?基于這些問題,數據猿梳理了2022年1月至8月中旬,物聯網行業新增的投融資案例,從多個角度挖掘、分析數據背后的隱含信息和邏輯,希望能從中發現物聯網行業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和趨勢。
技術基本成熟,應用場景加快落地
在研究物聯網行業時,數據猿將其分為3個二級行業:物聯網應用、物聯網基礎技術、物聯網管理支持。這3個二級行業在劃分為40個領域,如下表所示。
物聯網行業劃分目錄,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從物聯網二級行業的融資分布來看,截止到8月中旬,3個二級行業一共有126家企業獲得融資。其中,數量最多的二級行業是物聯網應用行業,共有78家,占比62%,其次是物聯網基礎技術33家,占比26%。
2022年物聯網二級行業融資分布,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由此分析,物聯網行業的投資更傾向于產業應用層,也就是直接或間接輔助場景落地的企業。從這里可以推測兩個信號:一是物聯網行業的底層技術和管理支持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基本可以支持應用場景的落地;二是資本的關注度在技術和管理方向會有所減弱,在應用方向將不斷增強。
拆解到細分領域來看,40個細分領域中有19個在今年前8個月發生了投融資事件,占比不足一半。其中,智慧城市領域有27家企業獲得融資,占比21%,物聯網芯片有25家企業獲得融資,緊隨其后。數據猿認為,在中美關系緊張的背景下,尤其是美國對中國芯片行業發展的層層“阻撓”下,中國的資本市場用資金支持和推動國產芯片的研發與落地大概率會成為未來3-5年的熱點領域。同樣,隨著數字化在政府和企業中不斷深化,以及新基建的加快布局,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等相關領域也將越來越多的成為資本關注焦點。
2022年物聯網細分領域獲得融資企業的數量,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物聯網行業是虛擬和現實的結合,因為它本身既連接著實體物品,又連接著技術網絡,數據猿認為,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對每位創業者都是平等的機會。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人“不友好“,因為其中的技術難以掌握、甚至商業模式也難以看懂,因此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打拼的創業者多半是有互聯網從業經驗的人,很少有人能從傳統的實體經濟轉行到互聯網行業。但是物聯網則不同,它的存在讓每位躬身入局者都有平等的機會,因為如果想要做好,必須兼顧技術和傳統實體,二者缺一不可。
互聯網與加工制造業碰撞出物聯網的“火花”
可能正是因為物聯網讓技術背景的人和傳統行業背景的人都有了一樣機會,所以我們看到,不少城市都有物聯網領域的創業公司在發展。2022年前8個月,從獲融資企業所在區域的分布來看,126家獲融資企業分布在32個地區。上海市成為獲融資企業最多的地區,共有22家企業在今年獲得資本加持,占總數的17%,北京和深圳緊隨其后。
2022物聯網領域獲得融資企業所在地區,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除了幾個一線城市之外,有不少省份也表現出了非常強的競爭力,比如山東、安徽、福建、四川,雖然總量上不及北上廣深,但四個省份中,有多個城市的物聯網企業在前8個月獲得融資機會。
為何這四個省份也能成為物聯網的“熱土”呢?數據猿認為,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兩個。首先,這四個省份之所以能孕育出物聯網企業,其實很大程度上與傳統行業有關系,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加工制造業相對完善,比如:山東有家電產業鏈、四川有汽車產業鏈、福建有服裝產業鏈等,隨著數字化的不斷提升,懂技術、會開發的人才不再是一線城市的專屬,更在二三線城市“開花”,通過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創新,極易碰撞出物聯網的“火花”。
2022年物聯網領域四省份獲融資企業信息,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其次,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部門和投資機構對物聯網的發展也給予了充分的支持。上表中,數據猿梳理了四省份獲融資企業的信息。不難發現,投資方中有不少就是地方政府背景的投資平臺,比如:合肥高投、青島城陽陽光創投、濟南能源環保、山東省新動能基金、青島嶗山國資等。不得不說,地方政府為了實現招商引資,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真是“用心良苦”。
2022年前8個月被投資的細分領域在各大城市的分布,數據來源:數據猿整理
再看被投資的細分領域在各大城市的分布情況,如上圖所示。上海和深圳的被投企業在細分領域中的分布最多,涉及11個,緊隨其后的北京涉及8個細分領域,其他城市的分布相對比較分散。有趣的是,北京被投資最多的細分領域是工業互聯網,這可能與北方地區工業企業數量多有關系;上海被投資最多的細分領域是物聯網芯片,這可能與長三角地區高端制造、人才聚集有直接關系;深圳被投資最多的細分領域是智慧城市,物聯網芯片和智能安防領域的投資數量也比較多,這可能與珠三角地區的獨特高端產業鏈優勢有關,高科技企業和服務型的政府一直是深圳的標簽。
工業物聯網和智慧城市最受資本青睞
從物聯網領域融資發生的月份來看,基本上每個月都有十幾家企業獲得融資,最少的6月份有11家,最多的7月份有21家,整體起伏波動不大,表明行業的發展還是處于穩步向上的狀態。
2022年物聯網領域不同月份獲得融資企業的數量,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如果按細分領域在不同月份發生投融資案例數量進行拆分,如下表所示。從表中的分布來看,工業物聯網、物聯網芯片和智慧城市三個領域中,每個月都有投融資案例,除此之外,智能安防硬件、智慧交通也是投融資活動比較頻繁的領域。
物聯網行業2022年不同月份各細分領域獲融資企業數量分布,數據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這五個頻繁受資本“青睞”的領域,既代表著近期的熱點方向,也說明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比如物聯網芯片,突破“卡脖子”的高新技術需要長期攻堅,重要且緊急。再比如智慧城市,在疫情反復襲擾下,城市的管理者和守護者們也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新技術、新工具,在減少人員接觸的同時,高效的處理相關問題,盡快控制住疫情的傳播……
產品力強更容易IPO,單一產品更容易被收購
從融資企業所處的融資階段來看,獲融資的企業中,有近30%的企業已經是相對成熟的企業,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2022年物聯網領域獲得融資企業所處階段,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從數量上看,處于A輪階段(含A輪、A1輪、A2輪、A+輪)的企業有24家,占比19%;初始階段(含天使輪、天使+輪、種子輪、Pre-A輪)的企業數量有7家,占比13%??梢钥闯觯锫摼W行業的“后備力量”仍然充足。
除了一級市場的融資,從二級市場融資(IPO、新三板、新三板定增、主板定增)的企業數量有25家,占比20%,這個比例非常高。實現IPO的企業如下表所示。
2022年前8個月物聯網行業IPO的企業,數據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截止到2022年9月30日
物聯網行業前8個月發生了6起收購事件,如下表所示。
2022年前8個月物聯網行業被收購的企業,數據來源:數據猿基于公開資料整理
結合IPO和被收購企業的信息來分析,數據猿認為,IPO和被收購將成為多數物聯網創業公司的最終方向。不同于云計算和大數據,如果從整個行業來看,物聯網既有服務B端和G端客戶的產品和服務,又有服務C端客戶的產品和服務。
目前來看,服務B端和G端客戶的服務更加完善,效果和用途更廣,比如: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從事此類業務的企業多數具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和產品體系,而且B端和G端客戶的服務黏性強,所以有利于企業的做大做強。走向IPO,如果是單純研發硬件或者軟件服務,除非產品的性能足夠強,比如芯片等,否則難以走向IPO,更可能被大企業收購,協同發展。
2022年前8個月物聯網不同細分領域的融資輪次分布,數據來源:數據猿
如果再分析物聯網不同細分領域的融資輪次分布,如上圖所示,可以判斷融資活動比較頻繁的方向。從前8個月的數據來看,智慧城市是融資活動最頻繁的領域,而且呈現出了非常極端的兩極分化趨勢,也就是二級市場的融資較多、一級市場起步階段(C輪以前)的企業融資較多;受關注較多的物聯網芯片領域也是融資活動比較頻繁的方向,而且從初創企業到成熟企業均有融資活動,可見資本對這個方向的關注力度很大。
物聯網在B端和G端的機會更大于C端
從行業投融資情況來看,隨著近年來物聯網行業的火熱,行業投資領域也十分火熱,雖然近幾年投資數量有所下滑,但整體數量和投資金額仍然處于高位。如下圖所示,2021年我國物聯網行業投資數量為135起,投資金額為196.26億元。
2016-2021年中國物聯網行業投融資情況,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根據IDC的預測,物聯網硬件支出在未來五年將繼續占據中國企業級物聯網市場的最大比例,2026年物聯網硬件市場規模占比為42.8%。
從行業發展來看,制造業、政務、零售及公共事業依然是物聯網需求較為顯著的行業。IDC預測,到2026年以智慧工廠為代表的制造行業,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政府行業,以線上線下全渠道運營的零售行業,和以智慧電網為代表的公共事業行業,將占中國企業級物聯網市場支出的60%以上。當然,智慧樓宇、智慧物流、智慧醫院等市場也具有潛力。整體來說,服務B端和G端客戶的企業,比較容易走IPO或者收購的路線,如果產品和服務足夠有競爭力,發展壯大指日可待。
此外,以智慧家居為主的面向C端客戶的機會依然存在,但它的機會大概率屬于現有的大企業,創業企業難有做大做強的機會。這一點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面向C端客戶的物聯網,首先要有硬件設備,也就是各種家電產品,然后需要有適合的網絡連接和配套服務,從這個方向來說,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早已瞄準布局,新玩家很難入場;另一方面,真正實現智慧家居、智慧家庭需要多種家用設備的同步連接,目前不少企業還是各自為戰,用戶家庭的電器設備更是五花八門,難以統一,而且有些設備具備連接網絡的功能,有些設備暫時不具備,因此想拿下這塊市場難度很大。
整體來看,物聯網的發展方向非常明確,除了關鍵的硬件,就是應用場景。而應用場景中更重要的是偏向B端和G端的機會。無論是傳統行業背景的創業者還是技術背景的“牛人”,在物聯網的時代都有成功的機會,這是一個機會平等、需要競爭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