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zbw99.com 2025-09-10 10:09 來源:北京商報
“十四五”期間,中國制造正加速向“中國智造”躍遷。9月9日,國務院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有關情況。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制造業全球占比近30%,連續15年穩居世界第一。C919國產大飛機交付運營、深地鉆探突破萬米、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領先……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標志著我國正從制造大國邁向智造強國。
多項“全球第一”
2020—2024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從31.3萬億元增加到40.5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從26.6萬億元增加到33.6萬億元,整個“十四五”期間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將達到8萬億元,對全球制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我國制造業不僅總體規模領先,門類體系完整優勢也更加明顯。2020—2024年,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7.9%和8.7%,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升到34.6%和16.3%。新能源汽車去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持續全球領先。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表示,“我國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他特別指出,傳統產業作為我國制造業的主體,其增加值、用工人數等主要指標占全部制造業的80%左右。“這些產業既是我們的競爭優勢之所在,也是經濟增長和群眾收入就業的基本依托,還是培育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的沃土。我們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芽’‘老廠煥新顏’。”
在此過程中,“十四五”以來,我國支持46個城市開展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累計建成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鋼鐵、水泥熟料等單位產品的綜合能耗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電解鋁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傳統制造品牌美譽度大幅提高,優質產品暢銷全球。去年,18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入選世界品牌500強,國貨國潮品牌加速崛起。
“大國重器”實現多項突破
在產業科技創新方面,我國重點領域進入“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領跑”涌現的新階段。
“十四五”期間,實現了一批標志性成果重大突破:C919大飛機累計交付22架,安全運送旅客超過300萬人次;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已取得中國民航局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預計年底前將有3架飛機交付使用;長征七號運載天舟九號僅用3小時完成太空物資閃送;“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深度勝利完成鉆探;“滄淵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在各重大建設工程中不斷刷新工程掘進紀錄……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實現了一批標志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培育帶動了關鍵配套企業迅速成長,裝備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不斷優化,“大國重器”多空間維度實現突破。
“大國重器”穩穩支撐美好生活。智能高效稻麥聯合收割機1分鐘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單臺大型風電機組每轉一圈,就夠一個三口之家一天的用電;“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核電機組單臺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復興號CR450動車投入使用以后,從北京到上海只需兩個半小時。
辛國斌強調,“十五五”期間,將繼續統籌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推動重大技術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
發展人工智能成“必答題”
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方面,“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和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指出,“對于實現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發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
工信部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編制印發12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建設14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場景,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小快輕準”解決方案1萬余個,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轉型門檻。
此外,工信部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培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340家,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過1億臺(套),服務企業近400萬家次。工業互聯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在智能制造方面,我國建成7000余家先進級和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推動工藝、裝備、軟件集成創新。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470臺/萬人,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智能制造裝備和系統解決方案取得群體性突破。
展望下一步工作,李樂成強調,依法依規治理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重點行業的非理性競爭已取得初步成效。“企業產業的培育可謂千辛萬苦,而非理性競爭毀掉一個企業、毀掉一個產業,可能一夜之間,我們絕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未來工信部將錨定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目標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標本兼治、系統治理,著力完善制度機制、優化產業生態,不斷提高行業治理的現代化水平。